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一般來說,出現(xiàn)以下四個預(yù)警信號,就說明體內(nèi)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。
1. 視力突然模糊,一下看不清東西
有些人平時視力還可以,但常出現(xiàn)短暫性模糊,嚴(yán)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。這種情況在65歲以上老年人身上比較常見,隨著年齡增長,大多數(shù)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偏高,血液流通不順暢,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和氧氣不能及時供給視神經(jīng),出現(xiàn)陣發(fā)性視力模糊。
2. 晨起時頭暈,晚飯后清醒
臨床觀察顯示,血液黏稠度高的人,早上起床后會感到腦袋暈暈乎乎的,沒有力氣,沒有睡醒后神清氣爽、精力充沛的感覺。而吃過早飯后,大腦才逐漸變得清醒起來。
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向人體發(fā)出的信號。
3. 午飯后犯困,睜不開眼
午飯后血液循環(huán)在加速,血液黏稠度高的人,大腦血液供應(yīng)不足癥狀更加明顯。
正常人吃過午飯后都會有困倦感覺,但可以忍受。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飯后馬上就犯困,睜不開眼,要立即睡覺,否則全身不適、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。如果睡上一會兒,精神狀態(tài)明顯好轉(zhuǎn)。
4. 下蹲時氣短,肥胖者居多
人體下蹲時,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,加之血液過于黏稠,導(dǎo)致血液循環(huán)不足,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換,從而引起呼吸困難、憋氣等機體缺氧現(xiàn)象。
圖片來源:站酷海洛PLUS
血液黏稠怎么辦?
1、 睡前一杯救命水
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,則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。降低血黏度,維持血流通暢,防止血栓形成。
另外,早上起床后、三餐前、飯后半小時后,都是最佳的喝水時間。最佳的水補充是白開水,不是各種飲料,也不是淡鹽水、蜂蜜水。
2、 早晨起床“3個半”
夜間或早晨起床,睜開眼睛后繼續(xù)平臥半分鐘,再在床上坐半分鐘,然后雙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鐘,最后再下地活動,這樣至少可使心腦血管病人免于發(fā)生意外或猝死。
3、晚飯7點前,吃7分飽
中老年人晚餐過晚過飽,吃后就睡,不僅不利于消化道休息,而且血液會集中在消化道,冠狀動脈的血液相對減少,易引起心臟缺血誘發(fā)心絞痛。
晚飯最好7點前吃完,別吃太撐,7分飽就行。
4、清淡點,少吃油
動物內(nèi)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,會加重血液粘稠度。三餐還是清淡的好,少吃這些高脂類食物及甜食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雜糧,粗細(xì)搭配著吃。
5、 每周3~5次有氧運動
不管是爬山還是散步、慢跑、游泳等有氧運動,都可以很有效地促進脂代謝。
另外,運動還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,加快身體代謝,防止血液黏稠。建議每周3~5次有氧運動,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。